一、香港茶餐厅有什么特色
1、今天,在香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餐厅,大约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当时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由于受西式生活习惯影响,一些港人开始喜欢喝西茶,但因为无法光顾这些专为外国人而设、收费高昂的西餐厅,因此出现了平民化的西餐厅,当时多被称为餐室或冰室,也就是现在茶餐厅的前身。至于茶餐厅名称的来由,虽然莫衷一是,但或许与其招呼客人的一项特色有关:每当客人一坐下,伙计(侍应)便按人头端出清茶奉客。茶餐厅之所以广受港人喜爱,除了上菜快速、物美价廉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将西式饮茶的茶点改良成更符合港人的口味,因而出现所谓的港式茶餐,如港式叉烧炒意大利面,西式牛扒配中式炒饭等中西合璧的茶餐。此外,勇于尝试的香港人,就连茶餐厅里的饮料也不放过,创造出无数结合中西饮品的港式饮料,除了众所皆知的半咖啡半奶茶的“鸳鸯奶茶”外,还有咸柠七(七喜Sprite汽水加柠檬片和盐)、姜七(姜汁加七喜Sprite汽水)等五花八门的饮料。
2、到了60年代,茶餐厅开始蓬勃发展,茶餐也从中式、西式,扩展到日式、泰式、马来式等无所不包,眼花缭乱的境界;几乎每家茶餐厅在其大同小异的餐单中,都有其独具创意又广受顾客欢迎的茶餐。难怪有人说,要研究香港文化和精神,就一定要到这里的茶餐厅体会。这里的顾客,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衬衫和拖鞋;有的谈生意、有的看报纸、有的聊天,他们不分阶层和男女老少,全都聚在这里共同享受自己喜爱的美食。这些和港人生活密不可分,早已成为香港文化一部分的茶餐厅,自从大量出现在小说,电视剧以及饮食杂志的报道后,地位也从平民化餐厅跃升成为最具香港特色的餐厅,甚至成为当地旅游协会向外地推销香港时的卖点之一。
3、具有50年以上历史的美都餐室和兰芳园,就是因为保留了开业以来未曾改变过的餐室模样,而吸引很多怀旧的港人和游客。记得第一次到油麻地庙街的美都餐室用餐,是经由一名港友的介绍,得知这家香港少数仅存且具有悠久历史的茶餐厅,对来自外地的我而言,美都如此“港式”的一景一物,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餐室自开业以来就有的柚木隔板仍和旧式圆形白底黑字的时钟相伴着;挑高的天花板上,依旧挂着传统白色吊扇;二楼背对背而坐的卡位(雅座),仍旧倚着绿色铁窗,共同目睹窗外半个世纪以来的物换星移。繁华一时的庙街,虽然船艇人家不复在,但美都餐室却依然门庭若市,除了街坊老顾客外,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和游客慕“怀旧”之名而来。美都第二代经营人王醒芬表示,当初只觉得应该保留该店自其父亲创店以来的所有一景一物,在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后,她觉得在变化万千的香港,更有必要保留美都背后所代表香港的一段历史。和美都一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兰芳园,因为保留了香港早期坐在街边用餐的“大牌(排)档”特色,以及丝袜奶茶创始店的称号而远近驰名。
4、位在中环结志街的兰芳园茶餐厅,虽然四周楼宇愈建愈高,但兰芳园一直以餐厅自开业以来的原有风貌,迎接50多年来到此惠顾的新老顾客。在店内除了保留传统的茶餐外,更随着时代的变迁,研创出多款迎合现代港人口味的餐点。“驰名丝袜靓奶茶,金牌秘制猪扒饱”是兰芳园的金字招牌,而许多初次听到丝袜奶茶之名的人,一定会好奇地问,真的是用丝袜来冲茶吗?该餐厅第二代经营人林俊业解释,港式奶茶的制作其实大同小异,之所以叫丝袜奶茶,源于其母亲当年以亲手缝制的小布袋,取代当时常用的大布袋冲茶,冲完茶后的小布袋,由于外形和颜色看似丝袜,许多顾客因此给它取名为丝袜奶茶,因为味道特别香浓新鲜而广受大众喜爱。
5、兰芳园和美都餐室,虽然都在经营50多年后的今天,以保留了传统茶餐厅的原有风貌和风味而闻名,但兰芳园在第二代兄弟姊妹的共同经营下,不断创新茶餐款式,近来更以港人喜爱的“出前一丁”快熟面为底,再配以鸡扒、牛扒等8款不同口味的“全港首创捞丁系列”而声名大噪。兰芳园除了美食之外,由于地近许多公司行号之便,每到用膳时间,在店外排队等候的人潮总是源源不断,即使两年前在原店的邻舍开了第二家分店,顾客仍旧大排长龙。
6、虽然在老店外仍保留的大牌(排)档位,已少有当地人光顾,但却成为许多观光客慕名而来的卖点之一。多岁的兰芳园创店者林老伯回忆说,当时港英政府以卫生为由,规定当时所有的街边小贩都得申请经营牌照以受监管,又因为在此进食的顾客个个挨着排排坐,“大牌(排)档”之名也由此而来。林老伯无奈地表示,由于香港政府已停止发牌照给“大牌(排)档”业者,香港目前少数仅存的大牌(排)档,也将随着现有领牌人的老去而消逝。
7、现在已成了半个香港人的我,虽然不太习惯坐在街边用餐,但总是建议来香港旅游的朋友,一定要试试这即将成为历史名词的大牌(排)档。
二、港式奶茶用什么茶叶
做港式奶茶你们都用什么茶叶?!?
那英德红茶改为英德九号茶碎,成本就便宜多了,而且茶味浓,我也是别人介绍这样的做法,我之前也是用英红九号做奶茶的,后来别人介绍用这个,那人的旺旺号是绿色苹果168,你试找找他
通常是锡兰红茶,或阿萨姆红茶。
港式奶茶,有什么茶粉推荐?急!!!
港式奶茶要用到5至6种茶,粗茶,幼茶,~~~调香用的茶,可以用立顿红茶包,或伯爵红茶包。还要用到鸡蛋壳,喷火枪等。抱歉,配方问题,不便多说,请谅解。
我最爱,我经常喝的一家奶茶店的港式奶茶和我在香港喝的非常像,很好喝,不苦涩味道很浓,好像叫什么Hightea三点三,主打港式的东西,我有时候早上过去看到他们冲茶,好香,好像是锡兰茶来的,还是茶粉来的,要拉茶的,看起来好好玩。
撞茶:将茶叶放入布袋,用烧开的开水冲泡在布袋中的茶叶。
焗茶(焖茶):将布袋和茶叶、茶水在拉茶壶中盖上盖子用小火煮。
1、制作工艺A-三次焗茶法。这个是我刚开始一直用的制作办法,我也一度认为就这种办法。主要的工艺流程是,用热水撞开茶叶,然后拉茶3轮(6次),小火焗茶3-5分钟后,拉茶3轮,继续焗茶3-5分钟,拉茶3轮,最后焗茶3-5分钟,得热茶胆。
2、制作工艺B-二次焗茶法。这个我没试验过,但是资料上有介绍过。主要制作工艺,热水撞开茶叶,拉茶3轮,中火焗茶3分钟,然后拉茶3轮,小火焗茶5分钟,得热茶胆。
3、制作工艺C-一次焗茶法。这个是我后来学到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喜欢用的,理由我后面讲。制作工艺,用热水撞开茶叶,在茶壶里面提、降、晃动布袋(里面有茶叶),充分化开茶叶,焗茶5-8分钟,拉茶4轮(8次),将茶水煮热,得到热茶胆。
这是三种主流的方式,当然也有一些很怪异的,居然有个资料介绍焗茶20分钟,我简直是无法想象。另外,焗茶的时候如果用煤气,那个火候真是比较难掌握,茶水很容易沸腾,所以很多餐厅都用电热炉,用这个温度就比较好控制。
如何来评价这三种工艺的优劣呢,这里就可以用到萃取的概念了,我们的目标是萃取我们需要的热茶胆,如果需要茶胆感觉清新一点茶味不老的话,就尽量用C的方式,如果需要茶味厚重一种的话,就尽量用A的方式,折中的话就用B的方式。至于焗茶时间与拉茶次数的问题,就完全看功力了,根据茶叶的特点,根据品尝者的需要,来确定时间。高手与低手之间的区别就在这里了,不需要太拘泥与现有的工艺与条条框框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介绍,在拉茶的过程中,热茶胆的水要从壶漏口和壶口同时出水冲击布袋里面的茶叶,那个时候整个茶叶会有一次在布袋里喷涌的状态,对于茶味的提取帮助非常大。
不管如何,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就是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会为了萃取到我们需要的热茶胆,至于工艺本身只是一种手段。
港式奶茶,可以说是茶餐厅饮品中的招牌,撞茶步骤让奶茶不失浓厚的茶香,入口细腻而顺滑,和那些用香精奶精勾兑出来的完全是两回事,我娘亲就常在家中煮奶茶,还教导煮茶的时间和撞茶是关键,一般我们会用玛莎茶包和黑白奶。
港式奶茶用什么红茶做?我超级喜欢港式奶茶,屡次试验不得要领。做不出味道,郁闷。
1,茶叶使用印度阿萨姆或锡兰红茶,比如:立顿黄罐。
2,茶与水的比例约1:30,使用双壶交互冲茶确保浓度够又不会太苦涩。
3,应使用全脂淡奶,比如:黑白淡奶,雀巢淡奶,茶水与奶水的比例约为3:1。
4,交互冲茶时,使用冲茶布袋,壶可以用电磁炉加热茶水,但是不可以跟茶一起煮,次数至少要八次。或直到理想的浓度。
港式奶茶用的都是拼配红茶,因为对奶茶的丝滑度要求很高,所以对茶和奶的要求很苛刻的
港式奶茶的茶粉什么牌子的好喝?
港式奶茶是用正宗的锡兰红茶+淡奶,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量配糖。
(拼配茶——其实锡兰红茶本身就分很多种类,根据各个厂商自己的需要进行特定的选择和拼配而成,并没有特定说一定要哪3种,而且拼配时采用的各种单茶的比例不同也会造成到茶水的口感、色泽以及茶叶的出水率的不同)
在泡茶过程中,茶与水的比例,以及茶汤与淡奶的比例正宗的港式奶茶都是有讲究的,而且在制作茶汤的过程当中需要拉茶——因为红茶是发酵茶,拉茶可以让茶充分氧化,从而让配出来的奶茶口感更顺滑。
港式奶茶用什么红茶?淡奶?调配比例多少?
1,茶叶使用印度阿萨姆或锡兰红茶,比如:立顿黄罐。
2,茶与水的比例约1:30,使用双壶交互冲茶确保浓度够又不会太苦涩。
3,应使用全脂淡奶,比如:黑白淡奶,雀巢淡奶,茶水与奶水的比例约为3:1。
4,交互冲茶时,使用冲茶布袋,壶可以用电磁炉加热茶水,但是不可以跟茶一起煮,次数至少要八次。或直到理想的浓度。
三、西餐厅里面一般有些什么茶
1、港式奶茶(丝袜奶茶):茶餐厅必备港式饮品。以香、滑、浓为标准。是将泡好的茶放在铁制的容器内几个小时,令茶香醇味浓,然后用仿丝棉袋隔去茶叶,再加入奶及糖。"
2、鸳鸯:咖啡加奶茶,香港独创。根据中医所说,咖啡燥热,奶茶寒削。混合两者,天衣无缝。
3、黑白鸳鸯:好立克加阿华田,香港独创。
4、凉茶:这里的“凉茶”其实是香港人最喜欢喝的奶茶,而且特指冻奶茶。
5、茶走:丝袜奶茶,不加砂糖,改加炼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