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里沉淀的东西是对人体没有害处的,沉淀的东西一般都是碎末,可以放心饮用。好处有很多,比如抗衰老,总之好处很多。但是,千万要适量。每天摄入太多的茶水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跑洗手间的次数。对宝宝的话,只要适量,应该没什么问题。
4解决措施
茶多酚、咖啡碱是茶叶萃取液生成沉淀物的物质基础,是茶饮料发挥的主要成分。消除沉淀物的基本原理是除去部分茶多酚或咖啡碱,降低这些易络合物质的浓度,或是添加某种物质来阻断其络合,达到转溶去浑的目的。消除茶饮料混浊沉淀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物理方法
可采用低温沉淀法,将茶提取液迅速冷却,使茶汁混浊或沉淀快速形成后,然后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去除,以提高茶汁的澄清度;或采用超滤(UF)、微滤(MF)技术,去除茶汁中大分子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果胶、淀粉等,也可获得澄清透明的茶汁;或采用硅藻土等吸附剂除去大分子物质;或采用电渗析-微滤法,降低高价金属离子浓度,除去大分子物质,从而获得澄清的茶汤[10]。
4.2化学方法
4.2.1添加酶类
在茶汁中添加单宁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或果胶酶,可使茶汁中大分子物资分解。如单宁酶主要为水解酚酸的酯键,即切断没食子酸甲基酯键,破坏茶络合物的形成,而且可提高茶可溶物质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混浊沉淀现象,提高茶汁的澄清度。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复合酶的效果优于单一酶[10]。
4.2.2转溶氢键是一种比较弱的共价键,在茶汁中添加碱液,使茶多酚与咖啡碱之间络合的氢键断裂,且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生成稳定性的水溶性很强的盐,避免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同咖啡碱络合,增加大分子成分的溶解性。可促进茶沉淀的形成,再用酸调节,茶汁经冷却和离心后即可增加澄清度。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硫酸铵、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等。碱法转溶可促使多酚类过度氧化,使产品颜色加深、香气降低、滋味变淡[10]。
4.2.3添加大分子胶体物质在茶饮料中添加大分子胶体物质如阿拉伯胶、海藻酸钠、蔗糖脂肪酸脂等。由于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和分散作用,使茶汁中可溶成分的分散性得到改良,可避免在低温下产生混浊,并可提高茶汁的色香味[10]。
4.2.4去除茶汁部分内含物添加少量吸附剂等物质,去除茶汁中部分茶多酚或咖啡碱,使茶汁中形成混浊沉淀的成分比例失调,从而减少沉淀产生。去除茶汁内含物的方法有⑴添加Ca2+、明胶、硅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酰胺树脂、清蛋白、番木瓜酶、壳聚糖等,经搅拌后离心分离,可去除部分茶多酚;⑵用氯仿、石油醚、植物油、苯与液态CO2等溶剂萃取出茶汤中的咖啡碱;⑶加入乙醇可使茶汤中的蛋白质、果胶等物质沉淀而除去[10]。
茶饮料出现的混浊沉淀主要是茶叶内含成分引起的,也是茶饮料风味物质所在。解决茶饮料混浊沉淀的措施要本着既不会造成茶汤成分过分损失或风味的过多改变,又能合理、有效地解决茶汤沉淀问题这一原则。目前各种方法对中低档原料茶能较好地解决沉淀问题,但对上高档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运用,如纳米技术、酶处理技术、微胶囊技术、超滤、微滤技术等,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高档茶饮料的沉淀问题能得以圆满解决。
茶叶并不是储存越久越好,不同的茶品储存时间是不同的。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24个月不等,而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
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
红茶:散装的保质期是18个月,而一般袋装红茶的保质期是24个月,而用罐装或锡箔纸包装的红茶可保存三年之久,纸袋包装的红茶可保存两年。
乌龙茶:通常密封包装的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在茶叶包装袋上会标明。
至于黑茶如普洱茶等,如果保存得好,可以长期保存,但是并不是没有保质期,这得看存储得如何。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其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也可以长时间保证品质不变。
茶叶保存关键在于茶叶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与小包装茶所用的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如能保持茶叶含水率7%以下,则在12个月内茶叶品质不会过分陈化;且水分在6%以下,用铁听全密封成“罐头食品”一样,3年内也不会过度陈化;如水分含量大于9%的,则在3个月内茶叶品质会发生质变。
扩展资料
不同茶品的保存技巧:
绿茶的保存需要注意避高温、避光照、防氧化,最好放在冰箱里冷藏,如果要保存一年以上,需放入冷冻室。茶叶放入冰箱前,应该在密封袋内装入适量的茶叶专用保鲜剂,最好用铝箔包装袋。
红茶经过发酵,所以保存起来要比绿茶容易得多,只需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注意防潮防高温就好,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陶罐、紫砂罐保存,使用玻璃瓶的话,要注意防止太阳直射。
黑茶保存最需要注意干燥防潮、通风,日常生活中,黑茶很容易受潮,需要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保存。
白茶不同于绿茶,不需要存放于冰箱,只要储存在干燥的容器内,做透气通风、干燥避光处理即可。
黄茶和乌龙茶需要注意防湿气、防异味侵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茶叶保质期是多久各种茶品不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六大茗茶的制作工艺与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