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在购买茶叶时如何进行品鉴,以及茶叶品质鉴别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买绿茶散茶该如何挑选识别
绿茶的选择是一门学问,涉及各个方面,包括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制作工艺等等。下面是几个关于如何挑选和识别散装绿茶的建议。
首先,观色。高级绿茶通常颜色鲜绿或淡绿,并带有一种独特的光泽。茶叶颜色暗沉,或者偏黄偏红,可能表示茶叶经过了过多的氧化,或者储存不当。
其次,看形状。好的绿茶形状整齐,茶叶卷曲或展开平整,头尾比例适中。如果茶叶碎片多或者形状各异,可能说明茶叶的品质较差。
然后,闻香味。绿茶的香气应该清新,带有一定的植物香气。如果你闻到不明显的香味或者恶臭、霉味,这可能意味着茶叶储存不当或者已经过期。
再来,尝口感。品鉴茶叶的口感是选择绿茶的关键环节。好的绿茶口感鲜爽,回甘好,而不会涩口或者带有其他异味。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要求店主泡一杯茶进行试饮。
此外,了解制作工艺和茶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茶种会使得绿茶口感及色泽有所不同。了解你喜欢的茶种和制作工艺,可以帮助你更精准的挑选到心仪的绿茶。
最后,掌握绿茶的基本知识。比如新鲜的绿茶应储存在清洁、无异味、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不容易受湿、炭烧和阳光直晒等。这样,就算是买到散装绿茶,也能保证它的口感和品质。
总的来说,挑选绿茶很讲究眼力、鼻力和口力的配合运用,不同的人可能喜欢不同的茶叶口感和香气。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帮助你选到一款满意的绿茶。并且,茶,要多品,品得多了,自然就会懂得怎么挑选,找到合自己口感的绿茶。
购买红茶时,怎样分辨茶叶品质的好坏
我们该如何去区分红茶的好坏呢?或者说如何去鉴别正山红茶和外山红茶呢?
第一,看干茶。外山的红茶条形不怎么卷且乌黑发亮,这是外山加糖最明显的特征。而正山的条形卷且乌黑但不发亮。真正的桐木关红茶外形条索肥实,紧结匀整,色泽乌润。
第二,闻茶香。这包括闻干茶的香味,也包括闻茶汤的香味。外山闻香气是有一股很冲的味道上来,而正山的是一直持续着,有时候你刻意去闻却闻不到,无意当中闻到又在找寻香气是从哪里来的,就像好的香水与劣质香水一样。
第三,品茶味。外山的茶汤品之感觉很薄,甜腻香冲。正山的有着一种大自然本质的醇厚感和香甜感,入口即化,口齿生津。正山的香气高长,但又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这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第四,观耐泡度。从耐泡程度上看,加糖的红茶每一泡的口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糖会溶于水,基本上泡到5泡,甜和香都消失殆尽了。而正山的红茶从头到尾香甜感都一直持续稳定地保持着。
第五,析叶底。从叶底看,外山的总是少了一些活力,干紧软趴趴的,叶子破损的程度大。而正山的叶底泡完给人感觉还是活的还是很有张力的只是颜色不一样了。外山加糖的红茶有一股焦糖味,因为外山小种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加了糖,而他们都是用烤箱烤,焙茶的温度是120℃,而正山红茶焙茶的温度不超过100℃。
当然,以上说的只是品质不好并且有加糖、香精之类的外山红茶,并非所有外山红茶都劣质,客观地说,很多外山红茶的质量也是非常不错的,这需要我们在寻茶的过程中仔细对比、品鉴。
茶叶品鉴知识
茶叶品鉴是指通过色、香、味、形、水色等方面对不同的茶叶进行评估的过程。以下是一些茶叶品鉴的知识:
1.色泽:茶叶的色泽可以反映其制作和保存的情况。好的茶叶颜色鲜艳,纯正,表现出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2.香气: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由茶叶内在成分的组合和表面的油脂成分的挥发产物所形成的。
3.口感:茶叶的口感鲜爽、顺滑、回甘,香味和滋味深浓持久是品质优良的重要特征。
4.形状:茶叶形状的好坏也是衡量茶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茶叶的压制状态、制作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叶形状的好坏。
5.水色:使用透明的玻璃杯,注入适量开水并倒掉,再注入新的水,观察水的颜色。如果茶叶的质地越为优质,则水色越为明亮纯净。
6.温度:每种茶叶的最适宜饮用温度也不同。一般而言,绿茶应该用80-85℃的水冲泡,白茶、黄茶应该使用水温70℃左右,红茶和黑茶则应该用100℃的开水冲泡。
茶叶的鉴定和品鉴有什么区别
在去参加过的很多品鉴会上,总是听到有人拿出评茶用语来大谈特谈茶叶品质。“酸、涩、薄、闷……”往往看到这样的人,我都会一阵无语,却也无可奈何。真会打扰品茶的兴致,麻烦主人家留意一下,下次这样的家伙要是在场,就别叫我了。
品茶的专业术语,尤其是评价茶的缺点的用词,赤裸裸地出现在品鉴会上,这点我是不认同的。
为什么?因为这关乎品鉴和鉴定的区别。
品鉴茶会,是以品茶为主要目的的。一款茶,怎么样喝更好喝?它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去表现更加完美?配什么环境茶点?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加强我们对茶的愉悦美好感受。享受,是品鉴的重点。即使所选的茶有缺点——这是必然的。在品鉴会上,也会用一些修饰语来描述,或是不必明说。为什么?因为粗劣的用词将会破坏我们的画面感,而且带有很强的引导性。
加上,品鉴会上的茶友,多是对生活美学有讲究,却不是学茶的专家。茶之中美的表现,才是要着重的。
在品鉴会上大用评茶术语的人,充满了炫耀的意味。似乎在说明着我比你们都懂。实在是大不敬,只不过是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区别罢了。
而鉴定却是相反。说一句不客气的。品鉴,是去表现茶的优点,而鉴定则是更侧重于发现茶的缺点,以及造成茶的缺点的原因。为什么?因为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合的茶,或是为了改进加工。鉴定是为了茶的品质稳定和提高而存在的。
而且,鉴定现场,全都是从事茶业的专业人员。用起审评术语,畅通无阻。这样的交流才真的有意思。就像一群人聊天,只有你会某一门语言,那你只好讲给自己听。而如果这门语言大家都懂,才谈得上交流提升。
因此,从本质上,品鉴和鉴定就是不一样的。鉴定是一项工作,有任务的;品鉴只管享受,开心最重要。
所以,我认为评茶术语还是少出现在品鉴会上为好。
我通常更喜欢品鉴会,纯玩的。安静的坐着,享受茶室环境带来的雅致心情,或是低声跟同席的茶有交谈两句;在主人或主茶师的引导下感受一泡好茶的色、香、味;细心感觉茶气带来的体感……一切都是美好的互动,我跟茶室的、跟茶友的、跟茶师的、跟茶的……互动。
鉴定会我也主导过不少,形式非常多——逐个或分组审评、对样审评……选风格、定级别……往往一场鉴定会下来,有惊喜,有失望,也有劳累和醉茶……就像打战一样,一点都马虎不得。因为鉴定报告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对应的整批茶的命运,也会影响到成本定价等,一步不慎,便可能造成大损失。
而且鉴定的过程为了保持味觉的敏锐度,还不能吃东西,实在是伤心的事情。
这就是品鉴和鉴定的区别。相信很多人的选择跟我一样,还是大爱品鉴会吧。
关于在购买茶叶时如何进行品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