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茶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绿茶性寒,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
2、白茶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白茶性凉,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3、黄茶适合人群也跟绿茶大致相似。黄茶性寒,与绿茶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黄茶醇厚。
4、青茶适宜人群最广。青茶(乌龙茶)性平。
5、红茶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红茶性温,根据自己口味适量加入牛奶、蜂蜜感觉更好。
茶的中心部分,是茶的精华部分。
1、汤色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末。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冲泡方法科学。有时由于冲泡的原因,会让好茶出现浑浊,比如水温太高,好多的茶用高冲法等。
2、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速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也有人好这一口的,那只能算他个人的主观标准。
3、无异味、怪味、水味
异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
怪味,指的是茶本身有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不要听他的鬼话,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
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龙井,即使茶汤冲得如同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
4、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叶底鲜活说明: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5、好茶不能有农残等有害物质
喝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茶的健康本质。坚决抵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茶。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长,茶被赋予“清、静、淡、和、真”等精神内涵。它起初仅被视作食物,然神农氏尝百草,不幸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便用于医药,而后又成为饮品流传至今。它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我国茶类复杂多样,大致分为六类,即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而每种茶都象征着人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历程。
首先看“绿茶”,它是由刚从茶树采摘下的新叶或芽,通过高温杀青,将氧化酶杀灭、阻止发酵,再经揉捻、烘干等步骤制作而成。它保留了茶叶的天然形状与色泽,如同青涩的少年,单纯却富有活力。泡上一壶,只见汤青叶绿;品上一杯,不禁神清气爽。这绿茶讲究“鲜”,越新鲜,香气越怡人,口感越清爽,功效也越显著。常饮者不仅能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还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消除脉管痉挛,甚至是抗癌。绿茶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与希望,就像意气风发的少年,潜力无穷。
其次是黄茶,虽近似于绿茶,但属于轻度发酵茶类。其制作工序与绿茶差别不大,只是在干燥过程中加了道“闷黄”,即在杀青、揉捻后将茶叶用纸张包住或堆积起来以湿布盖之,接着等待几十分钟乃至数个小时,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氧化。通过闷黄以改变茶叶的色泽与滋味,最终冲泡形成“黄叶黄汤”。黄茶的味道、颜色、形态较之绿茶更为鲜醇、成熟,这种改变就像不知世事的少年历经曲折蜕变为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所以黄茶有点类似于人们的成年阶段。
再者是青茶,它属于半发酵茶。人们或许更倾向称它为“乌龙茶”,这个别称与一个名叫“乌龙”的茶农有关。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记载,乌龙原名为苏龙,是清朝雍正年间福建安溪人。他不仅是茶农,还是名勇猛的猎手。由于长相黝黑,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别着猎枪上山采茶。
采着采着,突然一头山獐从他身边溜过。他当即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仍逃进山林。乌龙穷追不舍,终获猎物。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猎物与茶叶带到家中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与家人急忙宰杀猎物,品尝野味,故而忘却制茶之事。直到翌日清晨,家人才想起昨日采回的茶叶。
刚准备去制茶,没想到茶叶襄了一圈红边且散发着清香。当茶叶制好时,香气格外浓厚,冲泡品尝竟全无苦涩之味。后来经过乌龙一家人的不断推敲与研制,终于采取摇青和中度发酵的工序制出了齿颊留香,回味甘鲜的茶类新品----乌龙茶。由此可见乌龙茶极具传奇色彩且风味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醇厚,可谓丰富多彩。好似步入中年的人们,阅历丰富、回味无穷。
接着是黑茶,它属于后发酵茶,以普洱茶与湖南安化黑茶为代表。其特点在于原料选择与渥堆。这两点较之,后者更为重要。原料一般以粗老为标准,但这并不影响品类。而渥堆却直接导致了茶叶的后发酵与颜色。渥堆就是将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便堆积起来并用湿布盖之。
其堆积环境要求相当高,需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以避免阳光直射,但室内温度必须保持25℃以上,就连湿度也要达到85%左右。渥堆中途还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待24小时后,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黑茶的渥堆过程繁杂,制作周期冗长,光烘干就需四十九天,但其香气沉郁、悠长。正所谓:“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这与中老年人的心境有着相似之处。
然后是红茶,其属于全发酵茶,有着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复焙五个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发酵,即促使茶多酚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以致茶多酚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产生出茶红素与茶黄素等新物质。这种化学反应所呈现出的最直观改变就是由绿转红、由苦变甜、由淡成厚,不禁给人一种苦尽甘来、饱经风霜、包容万千的感受。好似步入六十甲子之年的老人,各种体验应有尽有,面对不同声音,皆能耳顺。
最后是白茶,其属于微发酵茶,乃中国独有的茶类。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最为自然的制作工艺。不经杀青或揉捻,直接阳光晒制或文火干燥加工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且满身披毫,其色泽如银似雪,其汤色黄绿清澈,其滋味更是清新淡雅、怡然自得,无不有着放下世俗、回归自然、随心所欲的象征。而这与勤勤恳恳一辈子,到头来不过归入尘土的晚年人生有相通之处。